煙臺四中2019級12班 劉潤宇
九百六十萬平凡公里的土地就像一個巨大的搖籃,搖醒了每天生活在那里的人,又讓他們進入夢鄉。日復一日的生活培養了人與土地的依戀與情愫,這種感情足以成為遭受入侵時振臂一呼的勇氣與決心。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——《我愛這土地》:“假如我是一只鳥,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……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?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……”愛國心,是來自內心深處樸素的情感。
文人墨客在亂世中以筆為戎,字句鏗鏘抒寫一曲愛國志。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子魂魄兮為鬼雄” ,屈原以身殉國,滔滔江水掩蓋不了熾熱的愛國熱情;“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”,陸游殷切期盼,愛國之情直至今日也感動人心;“愿中國的青年都能擺脫冷氣,能發一份熱便發一份熱”,魯迅棄醫從文,以一支筆墨喚醒中華兒女……若不能提劍拼殺,他們便拿起筆,毫尖蘸著心頭熱血,揮灑下瑰麗的詩篇。
將士們在國家危難之時,拋頭顱灑熱血,用血肉之軀筑成鋼鐵城墻。岳飛一生踐行精忠報國的志向,鐵骨錚錚,不讓半寸國土;戚繼光面對猖狂倭寇,無所畏懼,訓練“戚家軍”,保海疆一片安寧;鄭成功率十萬大軍擊退侵略者,臺灣終回祖國懷抱;丁汝昌、鄧世昌面對入侵敵艦,誓死抵抗,以身殉國;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,無數民族英雄拋頭顱、灑熱血,換來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獨立!
科學家們殫精竭慮,甘灑每一滴汗水,凝成拳拳愛國情。錢學森舍棄美國的由于生活,沖破阻撓回到故土;袁隆平扎根于稻田,保證千萬人的糧食供應……抗疫戰場上,無數白衣戰士白衣執甲,與死神較量,與時間賽跑,挽救千萬人的生命。鐘南山、張定宇等“抗疫英雄”,不顧危險,勇敢逆行,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!繁華漸欲迷人眼,他們不約而同地舍棄了唾手可得的世俗繁華,選擇心中的“明月”,執著前行。
愛國,不只是偉人專屬,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分。不同時代下,愛國有不同的內涵。國家危難時,需要我們保家衛國;和平之時,更需要我們奉獻青春,投身祖國前進發展的大業中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我們風華正茂,讓我們懷一顆赤子之心,策馬揚鞭,共筑國魂!